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免责声明

一、服务说明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及律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协会及律师”)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旨在为有需求者(以下简称“咨询者”)提供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意见此公益服务不收取费用,基于协会及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可用资源进行,不构成正式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代理。

二、风险告知

1、咨询者应充分知晓并理解,本服务是基于咨询者的说明或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协会及律师假定该说明及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咨询意见,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本公益法律服务由协会及律师提供,咨询者知悉并理解本免责声明的全部内容。咨询者自愿承担因依据本服务提供的信息或建议、意见行事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后果。

3.协会及律师将秉持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尽力提供法律服务,但受限于公益服务的性质、资源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免责条款

1、对于因咨询者自身故意隐瞒、虚构歪曲事实,或未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案件相关信息而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

2、由于法律存在解释的空间、地区差异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性,对于因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修订、司法解释的变更、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的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适用于咨询者的特定情况,协会及其律师不承担责任。

3、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若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网络故障等)致使协会及律师无法正常提供咨询服务或服务结果受到影响,协会及律师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4、协会及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仅基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若之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协会及律师对于因该重大变化或变更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不承担责任。

5、协会及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仅为初步法律咨询意见,不构成正式代理,咨询者对咨询意见的采纳及后续采取的行动完全由其自行决定。若咨询者依据咨询意见行事而产生的任何不利结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咨询者未遵循完整的法律程序或未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时。

6、协会及律师对因咨询者自身误解、错误应用所提供的法律、政策信息或咨询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人身伤害、法律纠纷等)不承担责任。

7、在任何情况下,若咨询者的损失或损害是由于第三方(如其他法律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的行为、不作为或干预所导致,协会及律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条款的解释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权属于本协会所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率先在全国推进“双减”北京行动

时间:2021年07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2658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近年来出现的培训机构无序发展乱象,严重干扰了教育教学秩序、偏离了学生成长规律、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削弱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家庭负担、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政治高度出发,率先在全国推进“双减”北京行动。

一、全面实施“治乱、减负、防风险”行动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公益属性,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聚集了众多校外培训机构,要发挥好正向作用,坚决避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我们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工作思路,紧扣“落实中央要求、结合北京实际、确保平稳有序”工作要求,以“治乱、减负、防风险”为工作主线,减负提质多措并举,校内校外同时发力,切实把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降下来,把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一方面,大力规范校外机构培训行为,把培训资金管起来,培训广告管起来,培训内容管起来。另一方面,推进校内教育提质增效,做强课内教学,做强课后服务,做强双师课堂;提升学习能力,提升全面素质,提升发展基础。

二、主动作为推进“双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3月以来,北京成立市级“双减”工作专班,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提高站位、快速响应、稳妥施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高位统筹,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北京市“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市区两级分别建立专班,综合推进“双减”工作。坚持市级层面日会商调度制度,各部门齐抓共管、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在市教委新设校外培训工作处,建立市区两级“双减”工作举报平台。市区两级专班制定“治乱、减负、防风险”工作总台账和各区台账,确定各重点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二是严惩重罚培训乱象,形成震慑效应。按照标准审核恢复线下培训。以“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24小时在线监测”等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双通报、双转办”,累计对90余家培训机构违规问题、多名教师校外兼职授课予以通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违反规定的多家企业给予顶格罚款。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广告治理工作方案》。督导属地网络平台清理虚假宣传信息、规范学科类广告。启动试用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科学管理。

三是多措并举减负提质,做强学校主阵地。促进校内提质增效,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约束规范义务教育学段的考试,通报考试内容不规范的区教委和学校。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丰富课后服务供给,课后服务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组织校内优秀教师打破班级、年级、学段和校际界限开展答疑、辅导,全市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头参与;推进双师课堂和线上答疑系统建设,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加强党建确保落实,严防各类风险。明确恢复线下培训的机构建立党组织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校外培训机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台《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目前780多址培训机构已纳入预付费资金监管。初步完成市级预付资金监管平台整体系统框架的搭建工作,正式上线试运行。重点关注未申请复课的机构和冒烟机构,防范“爆雷”和“跑路”。

三、久久为功将“双减”工作抓出实效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对表中央的“双减”意见,研究制定“双减”北京方案,压实属地主体责任,稳妥审慎推进。

一是坚决治理乱象。继续严格按照标准有序恢复线下培训。坚持每周检查校外培训机构,重拳查处虚假广告、价格欺诈、无照无证等违规行为,发现问题严肃通报、处罚。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控作业总量,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推进全面育人。三是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针对培训机构和资本市场出现新动向,制定风险防范化解预案,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充分防范“灰犀牛”事件。四是完善培训机构治理的体制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各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双减”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 刘宇辉)




责任编辑:闫佳裕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