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会议在海南召开
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 浏览:5927
4月18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在海南成功举办“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全国90余所高校、教育科技企业代表近200人参会,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民办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绘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蓝图。会议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吉利人才发展集团、三亚学院联合承办,海南芯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常委会副秘书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连宁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常委会副秘书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连宁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强调,民办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当今民办教育不能仅做跟随者,要以先行者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利用自身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的灵活优势,在数字化教育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他赞许芯位教育的卓识远见,期待未来有更多同行者加入数字化教育的变革中。同时,指出民办高校面临两大现实课题:一是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产业边界,对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提出全新要求,单一技能型人才将被数字复合型人才取代;二是Z世代数字原住民进入校园,他们渴望更具互动性、个性化、主动性的学习体验。这要求民办高校必须以数字化手段重构教育场景,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模式,从教师发展到实践平台,进行系统性创新重建。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高等教育数字化专委会理事长陆丹
陆丹博士以“AI与民办教育的快车道”为题做主旨演讲。陆丹博士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为民办教育带来了难得机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数字化教育专委会的成立,是顺应国家号召的积极行动,更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他回顾民办教育发展历程,指出过去民办教育虽有诸多发展成就,但如今在人工智能面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他强调,在当前形势下,民办教育不能再寄希望于传统的弯道超车方式,而应坚决、快速地拥抱人工智能,这是缩短与国内外优秀大学差距的关键。近年来,全球教育科技飞速发展。从2012年慕课兴起,到2023年大模型热潮,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教育领域。虽然目前教育领域的卓越课程和成熟大模型仍需完善,但海量教育数据的积累与智能化人才的储备,让我们看到了业务增长与办学水平提升的巨大潜力。同时,人工智能也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三大机遇:教育平权,通过技术整合资源,缩小教育机构间的差距;教育效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研等功能的效率,缩短各环节周期;教育创新,人工智能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创新的催化剂。教育智能体的搭建应围绕教育理念变革与优质资源供给双向发力。中国民办教育正借助数字化专委会的力量,开启AI赋能的新征程。在这条光明大道上,民办教育有望在未来挑战中突围,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期待民办教育与AI碰撞出的精彩火花!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贵州研究院院长周傲英,山东协和学院董事长王桂云,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 阿里巴巴天猫校园总裁程少雄作为特邀嘉宾发言。
周傲英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带来了精彩发言,周傲英教授系统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发展路径,强调人工智能本身就是科技革命,提出数智时代需要加强对科学和数据的反思,深入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萌芽到技术突破的历程,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呼吁拥抱DATA POWER的人工智能时代。
王桂云董事长以“民办高校数字化转型实践”为题发言。她指出,高等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其发展。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民办高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教育数字化赋能转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持续探索,深入探索和实践教育数字化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沈建勇校长在致辞中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回顾了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历程中凭借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不断创新书写辉煌篇章的过往。面对生成式AI带来的知识传播形态和全球教育生态的颠覆性重构,沈建勇指出民办高等教育面临诸多难题,如数字鸿沟如何填平、数字伦理和学术诚信争议如何解决、学生主体性消解风险如何防范等。这些问题具体而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一线的师生。他表示,三亚学院在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的指导下,践行李书福董事长“跨界、跨区、跨线并行”的“三个校园”理念,通过区域联动、产教融合、线上线下多元交互,努力打破知识边界,重塑学习路径。同时,吉利教育系统孵化的芯位教育平台也为学校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解决方案。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凝聚共识,共同打造民办高等教育素质共同体,共建课程资源共享联盟,共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教育合作网络,构建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程少雄先生分享了企业在助力校园服务数字化方面的经验。天猫校园是阿里巴巴集团面向校园服务的数字化公司,基于成熟技术和丰富生态资源,助力校园服务升级。期待未来与更多伙伴携手,打造智慧化校园,让校园学习生活更加美好。
会议公布了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单位名单,并聘请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数据库专委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傲英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评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安科技科技大学校长王泉教授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顾问。为山东协和学院、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芯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34家副理事长单位及45家理事单位颁发了证书。同时,审议通过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和工作重点。
大会上发布了高等教育数字化产品芯位蜜线2.0、芯位培训和芯位校园,回应高校对教育数字产品的需求。
分享交流环节,六所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代表聚焦人工智能对民办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享知识平权、学习效率提升、个性化学习路径,文科应对新场景、实践与学术逻辑平衡等方面的思考,以及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经验。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吴敏校长分享学校十年智慧教育探索:从1.0的智慧校园建设到2.0的“爱课堂”平台、个性化教学,再到3.0的智慧教育研究与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发布。吴敏强调民办学校应发挥机制优势,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黄冠迪理事长围绕贵该校基于“飞书”平台的高校信息化治理实践展开发言。高校信息化历经硬件基础、智慧校园等阶段,其本质是让数据和信息融入工作与决策,可用“数据是否随手可得”等指标衡量 。“理念+工具+制度”三维一体治校思想中,理念指引育人方向,工具辅助理念落地,制度保障其实施,学院启用“飞书”系统,在沟通、校务公开、师生互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沈阳工学院李康举校长在发言中分享在数智时代推进教育改革与数字化转型。他表示,沈阳工学院面对新工业革命要求积极建设 17 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数字化转型方面,构建转型架构,实施 AI 赋能、数据驱动等举措,还与企业合作打造智慧教育生态,提升教育质量。
上海杉达学院蒋凤瑛副校长在介绍该校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开展教育数智化转型探索与实践,面对技术革新驱动的教育变革,针对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把握差异化发展机遇。在商科、艺术类、酒店管理、信息技术类等领域展开实践,推进 “赋能 + 应用” 改革,课赛结合、校企合作;AI 技术融入产品设计,跨学科建设 “数智文创” 微专业;打造智慧课堂,开展沉浸式学习,全流程运营管理实验教学,与企业共研行业标准;基于国产核心新技术创新课程体系,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国产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开展行业相关活动,推动教育数智化发展。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马章勤副校长分享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以建设 “数字山外” 为目标,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智慧管理上,利用数字化审批流程覆盖师生学习生活多场景,实现迎新现场无纸化、校园通道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在数字教育上,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库,打造精品课程并上线国家平台;在 AI 技能教育融合上,开展师生国产大模型接触、数字人微课录制等实践,推动 AI 与教学、管理结合,赋能职业教育创新。
三亚学院王丹执行校长以 “颠覆式创新风口中的理念与行动” 为题,分享了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心得。她指出,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优质知识触达率低和学生 “三创能力” 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三亚学院以吉利教育的三个校园倡议为顶层文化,通过顶层设计、AI协同和成果导向等路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在AI协同方面,通过芯位教学平台帮助学习者建立与经典知识、前沿知识和真实场景能力的强链接;在成果导向方面,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和教育产品的交付性触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效果。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全面启动。专委会将继续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单位,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数字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民办教育力量。
责任编辑:闫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