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免责声明

一、服务说明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及律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协会及律师”)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旨在为有需求者(以下简称“咨询者”)提供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意见此公益服务不收取费用,基于协会及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可用资源进行,不构成正式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代理。

二、风险告知

1、咨询者应充分知晓并理解,本服务是基于咨询者的说明或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协会及律师假定该说明及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咨询意见,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本公益法律服务由协会及律师提供,咨询者知悉并理解本免责声明的全部内容。咨询者自愿承担因依据本服务提供的信息或建议、意见行事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后果。

3.协会及律师将秉持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尽力提供法律服务,但受限于公益服务的性质、资源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免责条款

1、对于因咨询者自身故意隐瞒、虚构歪曲事实,或未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案件相关信息而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

2、由于法律存在解释的空间、地区差异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性,对于因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修订、司法解释的变更、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的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适用于咨询者的特定情况,协会及其律师不承担责任。

3、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若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网络故障等)致使协会及律师无法正常提供咨询服务或服务结果受到影响,协会及律师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4、协会及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仅基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若之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协会及律师对于因该重大变化或变更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不承担责任。

5、协会及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仅为初步法律咨询意见,不构成正式代理,咨询者对咨询意见的采纳及后续采取的行动完全由其自行决定。若咨询者依据咨询意见行事而产生的任何不利结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咨询者未遵循完整的法律程序或未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时。

6、协会及律师对因咨询者自身误解、错误应用所提供的法律、政策信息或咨询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人身伤害、法律纠纷等)不承担责任。

7、在任何情况下,若咨询者的损失或损害是由于第三方(如其他法律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的行为、不作为或干预所导致,协会及律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条款的解释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权属于本协会所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创新机制育新人

时间:2022年09月05日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浏览:2378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依托四平市红色文化区域特点,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文学院学生党支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专业特色和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夯基础、强载体、重创新、增动力,全面开创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育人新局面。

       构建“党建+”育人体系

       积极探索“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实践路径,创新党建工作形式,逐步形成了“党建+”育人新体系,有效增强民办高校立德树人多样化、前沿化和实用化能力。

       文学院学生党支部获批第二批新时代“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后,通过将党建育人模式应用到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的实践过程,从“情”和“源”的层面将党建工作提升到了价值维度,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深入践行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探索“党建+思政教育”模式

       正党风,强化支部堡垒作用。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将高校基层支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机制内涵,全面探索支部建设体系,开创了“三个一”支部工作方法,即“党建+思政教育”一条主线、提高政治站位一个关键、打造一套管理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设党风建设专栏,设置了“平语近人”“时事速递”“红色文化”三个栏目,与线上微博、公众号等平台每周同步更新。截至目前,该专栏已经持续3年,形成文字材料6册,累计文字近50万字。

       树学风,强化支部带动作用。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党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抓好两个“着力点”。着力构建平台。创建“四微”工作机制,即通过微声音、微心得、微视频、微榜样,强化带动引领作用。截至目前,此系列活动受益学生及服务群众已达到2000余人。着力建好载体。通过召开系列学习分享会,由党员推荐一本好书或分享一个实用性强的学习经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党员带头学习原著,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通过开办国学讲堂,将中文专业特色融入学习中。

       传家风,强化党员品德培育。深入开展母亲节征文、我为父亲写诗、我的家风故事等系列“传家风”活动,现已征集稿件1000余篇,文字总量达到20万字,汇编材料4本;举办“传承”主题系列活动,连续10年举办“蓁蓁桑梓,深情满怀”“悠悠中国梦,拳拳赤子心”“九九重阳书楹联,贺佳节”“粽情端午”等系列主题活动,重温中华传统习俗,厚植家校情怀。

       建立“党建+情怀”育人机制

      守初心,牢记使命。开设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班,由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共同讲解党的理论知识,通过讲授、集体观影、红歌赛、情景剧、诗歌朗诵等方式,丰富课程内涵,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受教育学生已达2000余人次,形成学习汇编材料5本。

      育红心,坚定信仰。深入开展新生入党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现已有20年历史。在重大节日举办专项主题活动,传承历史、铭记历史;结合专业特色,组建文学院学生社团——“诗团”,成员们写诗吟诗,排练大型爱国诗词朗诵《少年中国说》,演出50余场次。

      献爱心,志愿服务。依托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细化志愿服务内涵,构建起常态化服务、细致化帮扶、感情化陪伴的帮扶机制。现已建立四平市聋哑学校、四平市残障儿童康复中心和梨树县关爱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3个志愿者活动基地。目前,青年志愿者协会已达1300人,每年都开展志愿活动,为孩子们送去温暖。

 



责任编辑:郭宝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