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五年里,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高度联系的世界,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和知识,探索学习和在线互动交流。创新型学校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可能性。而他们也被认为是“极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模式。下文将向我们介绍「五所颠覆传统的学校」:Ad Astra School、High Tech High、KIPP学校、Quest to Learn school、Design Tech High School、Think Global School,以及「三所美国微型学校」:Quantum Camp、Acton Academy、AltSchool,一起来看看它们都在进行着怎样的教育实验。
在教育的世界里,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创新。近几年,我们见证了STEAM教育在世界各地逐渐流行起来,还有类似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游戏化学习这样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变得家喻户晓。
我们不得不承认,「唯有创新才能改变教育,继而改变世界」。今天,我们就在全球范围内,为大家网罗了八所出了名的敢于打破传统的学校,他们中的每一所都颠覆了旧有的教学模式。不妨来看看,它们都在进行着怎样的教育实验吧。
Ad Astra School:解决问题与创新思考,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品质
就在SpaceX火箭成功升空的消息传遍全球的同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Elon Musk)的名字又再一次让所有人铭记。而他的另一个身份——作为Ad Astra School创始人,他的教育观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由于马斯克不满传统教育——
其一,传统学校能让孩子学会很多知识,却不注重传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传统学校能教出品学兼优、听话规矩的孩子,却不太鼓励创新思考。因此,在2014年,他让五个孩子退了学,直接创办了一个学校——「Ad Astra School」(校名是拉丁语,翻译成英文是“To the stars”)。
马斯克认为,「传统学校就像是“流水线生产”,总是让孩子争取“完美”履历」,参加多几门课外活动、掌握多几门外语,却忽视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Ad Astra School则相反,且看学生们最典型的一天:
比传统学校晚些,这里9点半才开始上课。
你会看到,虽然大家都在学“计算机科学”这门课,但因为进度、兴趣不同,其中一组正在学Scheme语言,另一组则在学习Swift语言。
还有一组学生,则在鼓捣应用科学——他们准备在几周后将气象探测气球上升到高空,正在计算应该在哪里发射以及将在哪里检回去……
到了下午, 可能是一起去拆开引擎,看看扳手和螺丝钉到底怎么用,有的时候,还会一起做一个项目,比如小组合作写一份商业计划书。
据马斯克说,这个学校有三点与众不同:
学校不分年级;
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就是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为主;
学校倾向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并学会“批判性思维”。「在Ad Astra School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最小的仅7岁,最大的学生有14岁,但不分年级,只看兴趣和能力。
但尊重人各有志,不等于不给要求。数学、英语、化学等常规课程都是要学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有没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学校官网,只有一个入口,且需要密码)
High Tech High:为生活重塑教育
「没有教室、没有课堂、没有教科书、没有考试」... 这还是学校吗?
High Tech High 有的是一个个项目!它就像一座儿童博物馆,陈列的是学生的绘画、手工制品和项目成果。HTH学校倡导的正是项目式学习。它创立于2000年,从最初的450名学生发展到5300名学生,遍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三个校区,涵盖了K12阶段所有的年级。
HTH(High Tech High)成立于2000年,最初是一所特许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了包含13所K-12学校和提供教师培训课程、以及创新教育研究院的教育集团」。
HTH学校校园一角
「从外面看,HTH就像一个盒子,走进里面,就会发现它就是一个始发站,就是一个孵化器。」,罗森史塔克校长说。
HTH校长Larry Rosensrock
那么这所神奇的中学到底长什么样呢?这个25米高的如仓库般大小的建筑里,运用了金属的刚性架构,创设了信息时代中现代工厂的既视感,所有房间四周都是4.5米高的玻璃墙,每个房间的活动都能一览无余。
「整个学校没有一件买来的装饰,所有的呈现都是跨学科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最容易被跨的学科当然就是艺术,所以整个空间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即使在厕所里,也是满墙的壁画播放着悠扬的爵士,谁会不喜欢这种撒泡尿都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地方。
「在HTH,11年级之前,学生不用参加任何考试」,而是用他们的Learning Portfolio个人或集体作品,每日书面或口头进行的反思和讨论,以及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获得的成就或经历的失误乃至失败来记录并评估他们的学习效能。
学生作品
《Stairs to Nowhere》就是一个12年级刚完成的作品,教学楼里凭空就多了两座无水之桥, 从那些爬上爬下、乐此不疲的或高“坐”远瞩、若有所思的学生的表情里,你能看出孩子们有多么享受使用他们自己的作品,也不难看出设计师和制作者在美感、功能、安全上所花的心思,并想象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所发展和锻炼的一系列的能力素养。
Stairs to Nowhere
「HTH每个年级有四个班」,这每四个教室组成一组,在建筑结构上很像个四合院,中间有个大家共用的Commons,有公用电脑,但高年级学生一般都自带笔记本。无论上课或下课,学生们都可以在得到老师同意后离开教室来这里独自工作或组团讨论。
HTH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不再是考试成绩,而是个人或团队的作品集。项目制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相信学生,从而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去按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探索。学生们通过项目寻找自己的兴趣,个人的成长和身份离不开社群,学生会在团队中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和与他人相处。
「HTH学校特立独行的教学理念不禁让我们思考」:学习是否和课程、教室、分数无关?当工作室取代教室、项目取代课程、作品集取代分数,学习会有什么大不同?
KIPP学校: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意为“知识就是力量”)学校的创始人就相信:勤奋和纪律是成功的条件。「KIPP学校要求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学习,重视标准化考试」。
建立于1994年,KIPP学校拥有美国全国性的学校系统,遍布美国20个州及华盛顿特区的162所学校中已拥有近6万名学生,并成为美国政府肯定的教育创新的典范。几乎大部分学校都以考试为导向,KIPP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呢?
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KIPP学校演讲
「在美国,教育的阶层分化极大」。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族裔的孩子中,辍学率很高,并且进入大学的机会有限。Mike Feinberg和Dave Levin创立KIPP,旨在帮助低收入社区的孩子考上大学并更好地生活。「他们相信学习可以让社会底层摆脱贫困,让他们都拥有选择生活的能力,这也是教育公平的目的和意义」。
「KIPP学校重视标准化考试,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按规定完成家庭作业,周六和暑假“补课”」
学校不应“放弃弱势群体的孩子”,但怎样促进他们的学习?
「KIPP的核心是对每个孩子保持高期待,在教育中强调良善等个人品质的培养」。他们用奖罚的措施来改变过度宽松的学习环境,用勤奋和纪律来严格要求落后的学生。同时,KIPP为教师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最大地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潜力,而且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是无限制的。
学校不仅重视每一位学生和老师,更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校要求为学生准备的教学内容必须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知识与生活同样不能脱节。
KIPP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七种品质」:兴趣、毅力、乐观、自制、感恩、情商、好奇心
KIPP学校成为美国教育平权运动的重要行动。学校怎样让贫困和农村家庭的孩子获得成功所需的品质、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创新的改革中,关键词常是创造力、个性化和自由,但教育是否要放弃勤奋和纪律?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Quest to Learn:游戏化学习不止打怪升级
Quest to Learn是一所K6-12的公立学校,2009年开始和非营利机构Institute of Play合作发展课程。创办人是一群游戏设计师和老师。
「他们认为现有的教育模式使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低」,导致人们不知道如何合作。因此他们设计了游戏中学习的模式,问题环境设计、立即回馈、刺激动机来让孩子融入学科内容学习已达成目标。
Quest to Learn 采用基于游戏的学习方式。每个班级学生20-25名,「遵守纽约的教育标准」,一天有4个90分钟的课程。
Katie Salen是专门研究游戏化学习的机构—Institute of Play领导人,也是美国第一个以游戏方式设计学习活动的学校Quest to Learn的创办人。
「虽然我们已经有很多学习游戏,但是却缺乏好的设计。只有教育型的游戏才能真正帮助学习,而非娱乐型的游戏」。Katie Salen认为,「比如愤怒的小鸟,也许有的小孩玩100次都很难过关,但是如果加入角度,杠杆,物理学原理的提示,孩子们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所以什么是好的游戏?既能引起学习者玩的动机,又能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Quest的课程打破了普通学校的课程架构,其课程体现了全面游戏化的设计」。「科学课」改名为“万物运行”课,英语语言艺术课被改名为“视角”(Point of View),数学课变成了“编码世界”(Codeworlds),体育课更名为“健康”(Wellness),社会课摇身一变成了“存在、空间与位置”(Being, Space and Place)。
Quest的课程体系
「区别于传统的聚焦于单一学科的课程,该校的课程大多是跨学科性质的,整合了传统领域的数学、科学、历史、文学,以便学生能够以更真实的跨学科方式解决问题」。
提到游戏化学习,不止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对这一模式有所抵触。现在,人们对于采用游戏化的模式来进行学校教育有越来越多的兴趣。但是我认为「很多人并不真的理解在实践中这(游戏化教学)意味着什么」,所以有很多此类学校陷入了困境。我们实际上要做的是,运用一种适合的方式创造一个空间,让孩子们能够发展出同理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单纯让孩子们玩游戏是行不通的。
「现在游戏化的教育(Gamification of Education)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片面强调外部激励(Extrinsic Motivators)」,比如积分或者奖励;而这样我们恰恰忽略了游戏化学习的初衷:教育。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游戏只是一个工具,我们需要做得是如何从课程和教育出发,以终为始,开发独特而又融合学科课程的游戏系统。
在应试教育与标化考试的教育体制面前,Quest的创新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效果:「60%的毕业生进入了四年制大学,29%进入了两年制大学,3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选择科技类的专业」。
Think Global School:把世界当做教室
高中三年,走遍十二个国家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美国有一所学校,将把课堂课程与真实的体验式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其他国度的文化,在旅行的过程中塑造世界观。
在瑞典拉普兰学习瑞典的萨米文化
在希腊航行体验感受荷马的奥德赛
在印度阿姆利则参观瓦格赫边境仪式
在阿根廷米西奥内斯尹探讨瓜苏瀑布的保护问题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课
在泰国曼谷学习泰拳课
有学生这样说,「当你爬上非洲最高峰,当你与蜚声全球的科学家交流时,你就会改变‘不可能’的定义。」
2010 年,新西兰裔旅行摄影师乔安麦克派克(Joann McPike)在美国纽约创办了一所名为“思考全球学校”(Think Global School)的高中,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所旅行高中”。
这是一所非传统的学校,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思考全球学校的学生将环游世界,并在数个国家进行学习交流,从而获得深刻而又丰富的生活体验。
「10人一班,师生比1:4 ;3年到12个国家旅行」
思考全球学校是一所小型的寄宿制学校。作为创始人,乔安秉持小班教学理念,要求将班级规模控制在10 人左右。目前,该校共有十到十二年级的学生44 人,且生师比仅为4:1,这为「个性化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由于学生们每年都要在4 个不同的国家学习、生活,这使得学习费用不菲。然而,由于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过程透明,在创办之初,该校就通过了美国著名的非营利组织评估机构GuideStar 的非营利性组织认证,这样一来,学校也能从社会上获得广泛的资助了。2016年,学校再次通过美国西部学校和学院协会(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Colleges)的五年期认证,进一步验证了学校的学术能力。
思考全球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未来世界领导者,以此来推动世界发展。他们坚信,给这些青少年学生提供一段人生早期的国际化经历,必将深深地影响他们的观察视角与思维深度。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周游世界,在12 个国家进行深度的学习与体验。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欣赏风景名胜、参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还要学习新技能,学会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相处,「这些经历最终会形塑他们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
「教室无边界,学习无止境」。思考全球学校不只是让学生环游全球,而且还为他们制订了严格的课程体系。「早在2012 年4 月,学校就获得了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的认证,成为了IB 成员学校,开设IBDP 课程」。
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思考全球学校在开设传统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很多综合性课程,如全球研究、视觉艺术、环境与社会、世界信息技术、文化人类学等。虽然学校主要采用英语授课,但学生也要学习西班牙语、汉语等,特别是每到一个新的国家或城市,学生都要及时掌握一些当地语言。
另外,思考全球学校还为学生安排了多门极富挑战性的课程。
「我们来探索(weXplore program)」就是学校的特色课程,该课程涉猎面广、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了深度接触和了解其他文化的机会,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通常而言,“我们来探索”主要依据各个旅行目的地城市的文化资源来设计,例如在瑞典的拉普兰地区研究萨米文化、在阿根廷的米西奥内斯讨论伊瓜苏瀑布保护、在东京让学生们观看了相扑表演之后再来讨论日本文化、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让学生们见识了丰富多样的物种之后再来探讨生态系统,此时,学生们由于身临其境,会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变革者(Changemaker)」是思考全球学校开发的又一门特色课程,目标在于让学生成为有见识、有智慧、有能力促进世界持续变革的全球公民。“变革者”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知识和力量,为此,学校将学生的学习程度分为三级,即能识记的新手,善于分析、评价和运用的专家,以及有见解的大师。该课程对学生运用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外语、艺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至少要达到“专家”级的掌握水平才能通过该课程的考核。在学习过程中,导师会向学生及时反馈建设性的学习建议,促使学生成长为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者。
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固然很重要,但思考全球学校同时也要求,学生们要在旅行学习过程中培养出群体归属感。只有善于团队合作的人,才能更持续、更深刻地影响世界。
与其他美国著名高中一样,思考全球学校的学生也要在学业上花费大量时间,但不同的是,学校的课程作业具有鲜明的开放性。课程作业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和他们旅行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丰富教育资源结合起来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也极为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学生们都配有最新款的苹果产品,包括MacBook、iPad 和iPhone。当然,学生们不只是借助这些先进的信息工具记录他们的旅行见闻,更是利用这些信息载体展开在线学习与讨论,为师生交流构建协作性的学习环境。
责任编辑:杜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