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免责声明

一、服务说明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及律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协会及律师”)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旨在为有需求者(以下简称“咨询者”)提供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意见此公益服务不收取费用,基于协会及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可用资源进行,不构成正式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代理。

二、风险告知

1、咨询者应充分知晓并理解,本服务是基于咨询者的说明或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协会及律师假定该说明及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咨询意见,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本公益法律服务由协会及律师提供,咨询者知悉并理解本免责声明的全部内容。咨询者自愿承担因依据本服务提供的信息或建议、意见行事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后果。

3.协会及律师将秉持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尽力提供法律服务,但受限于公益服务的性质、资源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免责条款

1、对于因咨询者自身故意隐瞒、虚构歪曲事实,或未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案件相关信息而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

2、由于法律存在解释的空间、地区差异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性,对于因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修订、司法解释的变更、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的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适用于咨询者的特定情况,协会及其律师不承担责任。

3、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若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网络故障等)致使协会及律师无法正常提供咨询服务或服务结果受到影响,协会及律师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4、协会及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仅基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若之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协会及律师对于因该重大变化或变更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不承担责任。

5、协会及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仅为初步法律咨询意见,不构成正式代理,咨询者对咨询意见的采纳及后续采取的行动完全由其自行决定。若咨询者依据咨询意见行事而产生的任何不利结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咨询者未遵循完整的法律程序或未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时。

6、协会及律师对因咨询者自身误解、错误应用所提供的法律、政策信息或咨询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人身伤害、法律纠纷等)不承担责任。

7、在任何情况下,若咨询者的损失或损害是由于第三方(如其他法律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的行为、不作为或干预所导致,协会及律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条款的解释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权属于本协会所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上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开设国际教师证书项目
教师培养国际化、本土化的碰撞与交汇

时间:2018年12月11日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浏览:3409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改革开放40年,在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的当下,如何坚持基础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我为主,兼容并蓄”,促进中国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特别是课程和教师教育体系在开放中不断优化,是师范大学高水平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责任与担当。  

       从递交申请、组建跨学科团队,与国际教育组织保持有效沟通,到课程研发、项目试运 行,发展一批国际学校、双语学校作为教学研究基地,历经三年的研究、开发与实 验,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教师证书项目 (Graduate Certifica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简称GCIE)于近期通过了国 际 文 凭 组 织(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简称IBO)的认证,华东师范大学由此成为一所IBEC大学(国际文凭教师证书大学),具备资质开设IB教师证书课程。GCIE是我国大陆地区首个获国际文凭组织认证的国际教师证书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组织与协调,来自学校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以及哲学系的教师组成一支跨学科的国际教师教育课程开发和管理团队,联合一线资深IB教学工作者,共同参与项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课程教学。GCIE项目旨在培养有中国教育情怀、国际教育理解且能熟练运用IB教学法的IB教师。项目将开设通识课和选修课,通识课包括:IB课程哲学、IB教学与评价、IB论坛和IB教育实习;选修课开设IB 中文教学、IB数学教学课程,供不同专业学生学习。GCIE课程已列入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院系的研究生选修课程系列, 并将于2019年3月份向全校研究生开放。          

       源于20世纪60年代日内瓦国际学校的IB课程,最初是给全球外交官子女提供统一的国际教育课程,后逐渐成为全球认可的国际教育课程,强调学习者中心和终身学习价值观,教学注重探究、反思、合作、批判思维、跨文化理解等。  

       由于IB具有独特的课程结构体系, 融入了建构主义和全人教育的先进理念,正日益超越国际学校的范围,受到越来越多富有创新意识的中小学关注,客观上为推动国内课程与教学改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体系。放眼全球,IB课程遍及150多个国家,共有40多所IBEC大学开设IB 教师证书项目,比如在亚洲就有日本筑波大学,中国的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及台湾师范大学等。 

       对于一所公办教师教育大学来说, 如何通过深度参与一套国际课程的全球运行体系,获得国际教育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并以此参与到教师教育的国际化实践和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中,华东师范大学的先行先试值得关注。


8.jpg


融合中西:行走在研究与实践中的GCIE 

 

     《上海教育》: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不断致力于促进跨学科研究, 加强国际教育,引入教师发展和研究的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此次申请GCIE项目,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赵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以及“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已日益成为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国际平台之一。  

       从教师教育的角度,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国家级师范大学,是国家和地方教师教育的引领者,一流教师培养的担当者;每年线上线下覆盖的教师培训量数以十万计,但是在教师培训的结构中独缺以教授国际课程为主的教师群体。一方面是这一群体的培养及培训需求比较特殊,需要通晓国际课程的理念、教学与评价,同时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这对我国传统教师教育是一大挑战。另一方面,多数国际课程的学生多以出国升学为发展方向,他们的教育通常不为国内师范大学所关注。  

       华东师范大学积极申请国际教师证书项目,是基于以下思考:国际课程及其实施国际课程的学校运营,是近距离的、低成本的国际教育观察和研究样本,是中西融合教育的试验田。国际课程在培养学生真实情境中的自主探究能力、跨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项目学习能力、运用艺术素养和数字化手段解决学科问题、培养学术写作和作品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国际课程中的教师成长与发展形态,一定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研究与参考价值。最重要的是:尽管这些课程体系中培养的孩子多数会求学国外,但是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将会对他们未来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认同产生重大影响,公办大学有责任研究、关注他们的教育,有责任为他们的教师提供来自中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支持。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在国际教育研究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就积累,使项目组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来担当这一责任,迎接这一挑战。  

     《上海教育》:GCIE 的申请是怎样一个过程,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刘萍: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在国际交流处、研究生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发展学院等单位的联合支持下,于 2016 年 3月向IBO 递交了项目申请意向书,之后组建了跨学科项目团队,并启动了项目的设计与课程的研发;团队成员积极参加 IBO 年会、论坛和工作坊,不断与 IB 一线校长和教师互动。同时,项目组在 IBO 组织官方学术顾问的指导下,完成了包括理念表达、教学模式设计、课例打磨、录制和试运行,还有精细化的课程文件建设等工作。此外,项目组还与多所 IBEC 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筑波大学等)开展学术交流,学习并汲取其他项目的经验。  

       丰继平:IBO 要求教师证书课程的双导师、重实践特征,GCIE 项目需要教研与教学基地。项目组得到了国内开设国际文凭课程的国际学校(国际部)和双语学校的热烈响应:上海协和双语学校、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上海市市西中学国际部、上海市进才中学国际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华东康桥国际学校、包玉刚实验学校等均与项目建立了密切联系。一批资深 IB 中外教,包括 IB 学校的校长、协调员、培训师和考官等,受聘作为GCIE兼职讲师。  

     《上海教育》:GCIE 项目的教师培养课程有哪些内容,什么特点?  

       彭正梅:GCIE项目针对国际文凭大学预科(IBDP)的教师需要而开发。就三门通识课程而言:IB 课程哲学将探讨IB 项目的发展历史、课程哲学的基本特点;IB课程哲学与其他课程哲学的比较,并以 IB 课程中的“知识论”为案例来探讨IB课程重视高级思维技能的特征。IB 教学与评价对 IB 的教学和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学习发展学习者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研读IBO 关于教学和评价的主要文献,分析关于IB 教学和评价方法及其成效的研究报告,观摩和分析课堂案例或者课堂视频,还将选择不同的学科主题或者跨学科主题,进行教学和评价方案的设计。          

       IB前沿论坛会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研讨IB课程的理念、特征及其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背景;探讨IB课程、IB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展示国内 IB 课程研究和课程实践的最新动态,讨论对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实习很重要,参与者必须在 IB 学校完成为期 6 周的教学实习才能取得结业证书。课堂观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和研究活动等是教学实习的主要学习形式。  

       此外,项目组将研究与课程开放相结合,同步展开了国际文凭课程在各个国家的比较政策研究和中国实践研究,一批研究成果陆续在学术期刊发表,《国际文凭课程(IB)的哲学、政策与教学:中国的研究与实践》一书即将出版,有望成为国内跨境基础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指南和参考。


9.png


       

       郁锋:特别要强调的是知识论课程(TOK),它是一门贯穿逻辑论证、在所有 IB学科中都必须贯彻的方法论内容,是 IBDP 特有的、“授人予渔”的课程领域。TOK 培养学生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启发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综合比较的知识建构能力,其小论文写作和小组报告都要求学生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坚实的哲学认识论专业基础和科学研究训练,因而其教师发展也急需得到大学学术专业支持。  

     《上海教育》:IBDP是IB的旗舰课程,也是IB最成功的经典项目。IBDP的数学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汪志鸣:从数学专业的角度看,IBDP数学课程的目标定位与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有所区别。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强调四基四能、六个核心素养,以及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非认知层面上的目标;IBDP 数学当然也涉及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等,但同时还突出对数学的欣赏、数学的发展、数学本质的理解、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对其他学科的贡献等,即把数学放到一个更大视野中去讨论它的意义、价值和发展动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是带领学生做题,而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本质意义,从而解决“学数学有什么用”的学科学习价值观问题。  

       苗俊杰:IBDP 数学的终结性评估也颇具特色。除传统的纸笔测试之外,IBDP 还用数学探究的写作形式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侧重于考察数学交流和表述能力、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究和思考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上海教育》: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研究者,IB 中文课程团队对于 IB 中文教师的培养是如何考虑的?又如何渗透在GCIE 的中文选修课的设计中?  

       陶健敏:IB中文系列课程主要为有志于在各类国际学校从事IB 中文教学的学员提供有关 IB中文课程设计、教学法以及评估方面的系统培养,促进其将 IB 理念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本课程兼顾IB中文A(母语)和中文 B(二语)教学,具体包括语言习得与发展、IB中文教材评估与设计以及语言与文学教学法三门课程。学院以往都定期举办 IB 中文教学研讨工作坊,比如和上海美国学校合作开展中文教学实习项目已有十余年,这些经验都会融入到GCIE的项目中。  

       叶军:我们并不是要做IB课程的代言人,而是要成为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专业桥梁,我们能够自主培养国际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体现了教师教育体系的自信。事实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培养的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国际学校或者双语学校的校长或优秀教师。中文课程正日益成为 IBO 主导的“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科目 , 在全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交际为核心、关注功能、关注意义的教学观念得以深入人心;任务型教学、内容型教学、项目化教学、主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得以真正进入课堂。  

       GCIE的教育实践将使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国际教育的挑战中认真反思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使我们培养的教师能够站在新的高度全面应对全球化时代对教育和教师的多重挑战。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