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王佐书
一 值得思考的十三个思考问题的方法
⒈ 规律是无声的命令
⒉ 存在决定意识
⒊ 方向比努力重要
⒋ 为任何一项事业服务都是一个体系
⒌ 体系中永远存在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⒍ 最优化是对人们工作的基本要求
⒎ ‘三关三切’是对人们素质的考验
⒏ 一种方法的改革能带来多少效益
⒐ 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深刻理解只有理解的东西才很容易感觉到它
⒑ 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与的过程
⒒ 执行力是领导素质和执行者素质结合产生的合力
⒓ 任何一个评价体系都具四项功能即:听诊器方向盘指挥棒推动力
⒔ 优势与条件伴生
二 宏观教育规律
⒈ 用才规律
⒉ 育才规律
⒊ 可持续发展规律
三职业教育规律
⒈ 针锋相对 【培以致用】
⒉ 与时俱进 【持续发展】
⒊ 人好活好 【品德好能力強】
四学校的基本功能
⒈ 传授知识技能
⒉ 培养人才
⒊ 服务社会
五 对几个概念的说明
⒈ 教育方针
⒉ 素质教育
⒊ 教育
⒋ 教学
⒌ 广义内涵
⒍ 狭义内涵
⒎ 国际化
⒏ 【三材一化】建校
三材 人才 器材 教材【显现课程】
一化 校园文化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文化【隐蔽课程】
⒐ 学校最重要的四个文件
⑴ 定位 目标 特色
⑵ 规章制度
⑶ 评价量表 【学校研究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⑷ 教学目的
六 教学目的
⒈ 知识 知识结构
⒉ 技能 技能结构
⒊ 能力 能力结构
⒋ 智力
⒌ 非智力
⒍ 学习方法 【产生方法的方法】
⒎ 科学方法
⒏ 情感 态度
⒐ 思想 品德
⒑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⒒ 团队精神
⒓ 情商
七发展职业教育有关方向性表述
⒈ 区分几个概念
⑴ 职业 多指工作岗位
⑵ 技能 多指技术能力
⑶职业技术教育 为今后谋取职业而受某种技术的教育
⑷ 职业和技术的关系因有技能【技术】而能谋取职业
⒉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批示的精神
⑴ 培养多样化人才
⑵ 传承技能技术
⑶ 促进就业创业
⑷ 服务就业促进发展
⑸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⑹ 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⒊ 李克強总理对职业教育的讲话精神
⑴ 促进经济升级
⑵ 促进充分就业
⑶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⑷ 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
⒋ 评价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⑴ 职业道德
⑵ 技术技能水平
⑶ 劳动价值创造能力
⒌
⑴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对接
⑵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
⑶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⑷ 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⑸ 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对接
⒍
⑴ 教育教学革荤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⑵ 校企协同育人
⑶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
⑷ 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协调
⑸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
⑹ 加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
⒎ 重点提升
⑴ 面向现代农业
⑵ 面向先进制造业
⑶ 面向现代服务业
⑷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
⑸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
⒏
⑴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⑵ 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⑶ 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⑷ 职普招生大体相当
⑸ 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
⑹ 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
⒐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現代职业教育的特征
⑴与经济社会深度整合
⑵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⑶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①与四化相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現代化】
②与经济发展 提质增效相连
③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相连
④与世界经济质量竞争相连
⑤与企业发展相连
⒑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必须尽快解决四个问题
⑴结构不尽合理
⑵质量有待提高
⑶办学条件不足
⑷体制机制不暢
八 对职业教育规律的研究
⒈办职业教育 针锋相对什么
⑴针锋相对社会企业技术发展
⑵针锋相对地区经济企业
⑶针锋相对用人标准
⑷针锋相对市場需求
⑸针锋相对学校办学优势
⑹针锋相时就业岗位
⑺针锋相对地区功能定位
⒉办职业教育 与时俱进什么
与时俱进是 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⑴ 什么叫体现时代性 表现在何处
⑵ 什么叫把握规律性 表现在何处
⑶ 什么叫富于创造性 表现在何处
⒊办职业教育 人好活好表现在何处
人好
热爱祖国热爱工作品德端正遵纪守法
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诚信友善团结互助
努力钻研积极向上
活好
追求质量讲求效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一专多能岗位优秀勤于学习持续发展
九 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着力点
⒈ 培养人才对准社会、企业、技术、应用的需求
⒉ 社会实践需求应用引领学科建设
⒊ 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有实践经验教师任教
⒋ 有一定实践经历的学生入学
⒌ 实际联系理论 理论联系实用实业实效
⒍ 不求知识全面 追求能力综合
⒎ 教学内容能与时俱进地实践相连
⒏ 适当增加与时俱进的实训内容
⒐ 科研密切联系与时俱进的实际
⒑ 学校的科研机构与社会机构企业合作合办
十 实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⒈ 课时不足 训练不到位
⒉ 多人一组不能独立完成 训练过程不完整
⒊ 实践【实验 实习】报告重视程度有限【教师学生】
⒋ 实训与生产实际差距较大
⒌ 指导教师不利指导不到位 原因复杂
【技能水乎表达能力责任心教学理论水平 等】
⒍ 实训设备严重不足
不能与时俱进 更新
不能与生产实际接轨
⒎ 实训教材水平
⒏ 重视技能的组合技能结构的形成 有限
⒐ 实际联系理论原理规律经验技巧有限
⒑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有限
⒒ 实训条件有限现场讲课不充分缺乏分析总结概括
⒓ 重技能轻职业道德全人格培养
十一对引导一批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转型的研究
⒈ 什么叫转型
⑴ 资本主义 转为社会主义 社会本质发生了变化
⑵ 计划经济 转为市场经济 管理社会经济的本质变化
⑶ 经济增长方式 转为 经济发展方式 评价经济质量本质发生变化
⑷ 师范院校 转为 非师范院校 办学方向发生了变化
⑸ 非学历教育 转为 学历教育 社会责化发生了变化
⑹ 历史专业 转为 机器制造 培养人才方向变化
学校转型是在教育本质即育人,学校基本功能即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培养人才规格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相关培养方法和过程等的系列变化。
⒉ 普通高等学校
⑴ 如何定义普通高等学校其内涵外延指什么
⑵ 普通高等学校所设专业的性质功能是什么
【如何定义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⑶ 是一所学校完全转型
是一所学校的一些专业转型
造一所学校的一些专业本来就是应用技术型或为应用技术服务 仅为落实、调整、改革、加強、提高的问题。
⑷ 专门研究奶牛高产问题,本身为研究型,成果是应用技术,为应用技术服务。
⑸ 为应用技术服务是一个体系
⑹ 凡是为应用技术体系服务都是应用技术
⒊ 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⑴ 如何定义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其內涵和外延是什么 特征是什么
⑵ 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所设专业的性质和功能是什么
⑶ 高校在应用技术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即
一 培养人才
二 提供应用技术 提高应用技术的水平
⑷ 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中没有理论研究吗
⑸ 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的定位目标特色是什么
⑹ 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是转向为社会应用技术体系服务 可以这样理解吗
⒋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
⑴ 含义是什么
⑵ 内容是什么转思想计划教师课程教法
⑶ 方法是什么
⑷ 着力点是什么
⑸ 转型中如何加強人才器材教材建设
⑹ 如何转变办学思想
⑺ 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提高教育水平
⑻ 转型是向为应用技术服务的体系转型
⑼ 转型的作用转型的价值转型的效果转型的本质
①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应用技术人才
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水平的应用技术
③促进就业
④为经济升级贡献力量
这是转型的方向转型的目标转型的任务转型的贡献
学校存在的价值师生共同努力的着力点
十二 高水平 高在何处
⒈ 高在功能 【学校的根本】
⒉ 高在特 【特点 特色特殊】
⒊ 高在精 【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出精品人才】
⒋ 高在前 【想在前 做在前】
⒌ 高在稀 【稀总是相时人才以稀为高】
⒍ 高在适 【适应需要适应社会适应岗位适应环境】
⒎ 高在创 【创新提效求质】
⒏ 高在服务 【为师生服务水平优秀】
十三介绍几种发展的方式
⒈ 五鸡下蛋鸡可是【体制机制人才项目环境关系等等】
养鸡下蛋引鸡下蛋借鸡下蛋傍鸡下蛋伙鸡下蛋
⒉ 碉堡滾雪球 汽球滚雪球
⒊ 差异化发展
⒋ 方向项目人才投入专利效益
⒌ 类比发展
创新不是不可琢磨的事 必须以提高效益为前提
十四 对学校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对工作永远具有十二个字四项功能,即:
听诊器方向盘指挥棒和推动力。
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是研究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任何一所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学校研究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結晶,是学校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方向比努力重要。
评价指标体系常常决定学校办学的方向。学校应当重視评价体系的学习研究和适时、与时俱进地变化。
如何评价一所高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同专家、学者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如:
⒈ 从学校的功能评价学校
学校的功能是:
⑴ 传授知识技能
⑵ 培养人才
⑶ 服务社会
概括言之,学校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先进技朮。
学校的功能,体现的是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体现的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在贡献和价值中,体現学校办学的水平。
贡献、价值、、水平,是对学校评价的宏观指标。
⒉ 用五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
五率是:
⑴ 就业率 指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工作。
⑵ 就专率 指学生毕业后能在所学专业内找到工作。
⑶ 就高率 指学生毕业后能就高位高薪高职。
⑷ 就创率 指学生毕业后能在一定时间内创业。
⑸ 适应率 指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交非所学本专业工作岗位。
这是用学校的‘产品’评价学校。
⒊ 即时评价 延时评价评价学校办学水平
即时评价: 即学生即将离校前对学生素质的评价。
延时评价: 即学生离校若干年后对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价。
学生在社会上发展的水平与在校打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⒋ 从‘八高’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
八高指
⑴ 高在功能
⑵ 高在特
⑶ 高在前
⑷ 高在稀
⑸ 高在精
⑹ 高在适
⑺ 高在创
⑻ 高在服务
⒌ 从学校显现课程、隐蔽课程评价学校办学水平
⒍ 从学校自定的办学目标评价学校
评价学校可以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只有最适合学校办学水平和内容的评价体系,最能激发学校办学积极性的评价体系 常常是最有效的。
⒎ 全面评价重点评价亦可自定指标体系。